巴基斯坦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By Azeem Aftab

 

前言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简单的来说,某一个地区人们过生活的方式就是那个地区文化。独立主义和发展的概念把世界分成许多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它们独特的文化,那个地区的文化总会有历史和宗教的影响。
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是南亚文明的发源地,同样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巴基斯坦其文化核心是伊斯兰文化。“巴基斯坦”这个源自波斯语文字的意思为“圣洁的土地”或“清真之国”。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其文化核心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儒家思想。 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中巴两国的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宗教信仰
巴基斯坦是在伊斯兰教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居民中约97%为穆斯林,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此外,巴基斯坦还有少数印度教徒、基督教徒、锡克教徒和袄教徒等,但人数很 少,只占总人口的3%左右。巴基斯坦伊斯兰教主要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由于教义和教法互异,两大教派之间以及逊尼派内部经常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又常常与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使巴基斯坦政治形势更加复杂。逊尼派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是伊斯兰教中信徒最多的教派。巴基斯坦穆斯林中,约95%属于逊尼派,分布在全国各地。巴基斯坦逊尼派中还分圣训派、《古兰经》派、德欧班德派和巴雷尔维派等支派。什叶派在巴基斯坦穆斯林中仅5%左右,主要分布在信德和旁遮普,巴基斯坦什叶派最重要的支派是伊斯玛仪派。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崇奉信仰自由,而且尊重每个人的信仰,所以在一个城市里既有清真寺,有教堂又有寺庙。这种信仰自由的气氛也使得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大部分传统的中国人还是坚持以儒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整套父子、群臣、夫妻的尊卑关系,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谁也不得违背这三纲。儒家伦理对于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并构成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违背伦理原则的人将被天下人所不容。在中国社会,人与人交往时要受到各自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下级或晚辈见到上级或长辈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为了表示尊敬,晚辈称呼长辈时多用“您”,下级对上级常以职务相称,如“王科长”、“赵书记”等。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谦卑的神态。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形:小孩子见了大人主动叫“叔叔好”、“阿姨好”,大人就夸这小孩“懂礼貌”,不然就是“没礼貌”。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把“尊敬师长”定为学生守则之一,不守这一规则的学生很可能被视为“思想品质不好”。此外,在出入的先后以及起坐方面,中国人也都遵循一定的规矩。
中国文化的这种较强的等级观念在汉语语言中也有所反映。“汉语中当几个词并列时许多情况下排列顺序不是任意的,一般是按由尊到卑、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的”,如“君臣、父子、兄弟、姐妹、师徒、上下、党群、官兵、指战员、男妇老少”等。
较强的等级观念在乌尔都语也有所体现,见到长辈也要用敬语,但是不同的是男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作为伊斯兰教国家,女人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女人是不许抛头露面的,所以很少在巴基斯坦见到女人上街买东西或者女人去工作的。即使是客人来了也必须有其丈夫的允许,不然女人是不许接待客人的。除此之外,巴基斯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其阶级观念更为强烈,尤其体现在师生关系及上下属关系上。 学生见老师必须主动打招呼,主动问好,而且不许反驳老师,不然就会被视为不尊重老师。如果公然在课堂上反驳老师,轻者停课直到老师允许你上课为止,重者开除学籍。下属见到上司必须表现出谦卑的状态,不许对上司有任何不满。在中国的文化中,如果对长辈或者上司不尊重,只能说这个人不礼貌不懂规矩不懂人情世故,但是在巴基斯坦不尊重有可能跟你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绩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国家是禁酒的,所以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喝醉酒闹事的事情。

政治制度
巴基斯坦虽然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但是同样有着很多不同的民族,95%的国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余的5%有印度教,基督教等等。在巴基斯坦穆斯林是多说民族, 5%的人被称为少数民族。巴基斯坦注重对传统的民族文化的保护,比如说,现在的一些乌尔都语的报纸还是坚持用手写。但是不同于中国的是,巴基斯坦对本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并不是很重视,印度的电影和印度的音乐在巴基斯坦十分流行。而且不少年轻的孩子开始模仿欧美的穿衣风格,追求时尚却摒弃其传统的民族服饰。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被视为多数民族,除汉族外的所有民族都被称作少数民族。但是所有的民族都称作中华民族。在中国,不仅是信仰自由,对各个民族的不同的信仰和习惯也是保护的。因为中国人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且在这个科技和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可是人们的精神层面却越来贫乏的今天,对民族文化要进行更好的保护,这点中国做的很好,利用电视媒体,杂志,报纸和书刊向大众传播那些已经接近消失的民间手工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可贵的,借助媒体的力量来让大家保护这些即将消失的古老文化。
除此之外,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这种经济环境之下,中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巴基斯坦也同样存在,而且贫富差距比中国的更加严重,可是不同的是,巴基斯坦人并不像莫些中国人,有那么强烈的仇富心理。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伊斯兰教中这些财富你一生中有多少都是真主的定然,今世(即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短暂的,后世(即人去世后的世界)才是永恒的。所以在个人财富方面,巴基斯坦人没有更多的追求。而且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在巴基斯坦你很少见到或者听到入室抢劫案的发生,因为在伊斯兰的文化里,偷东西是罪恶的,在后世中,真主会惩罚你,而那种惩罚则是永恒的。而且也正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巴基斯坦的民风很淳朴,眼睛里充满了善良和对陌生人的热情,在这里你会经常看到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的人,而且这里的行人也都慢慢悠悠的,似乎他们都在享受生命带来的美好。并且对于外国人,当地人更是很热心,尤其是对中国人,因为在巴基斯坦人的心中,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兄弟,中巴友谊万岁。不仅如此,你还能遇到不少搭顺风车的事情,所以人和人之间是很温暖的。但是由于宗教和经济发展程度等等多种原因,在巴基斯坦,办事效率很低,人们做什么事儿都很慢而且手续或者程序繁冗。比如在巴基斯坦盖个小楼你可能要花上一年的原因,但是在中国只需要3个月。

饮食文化
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国家,其饮食也主要来自于伊斯兰教的规定。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不食猪肉,不饮酒,主食主要是米饭和面食,副食有牛羊肉、鸡、鸡蛋、鱼、蔬菜等。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我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巴基斯坦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我们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常见的菜肴有西红柿、土豆沙拉、炖豆、用西红柿辣椒汁做成的炖鸡。炖牛羊肉、青菜泥、豌豆肉末,肉末加淀粉做成的小肉饼、生菜等。食用油主要是牛油,也用葵花子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我们都用平底锅和高压锅,不用炒菜锅。但是中国不同,中国人做饭讲究大火快炒,小火慢炖。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烹饪方法。而且中国人崇尚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巴基斯坦人的主食为面粉和大米,这点与中国相似。一种名叫“恰巴蒂”的粗面饼最受欢迎,还有油饼、油炸土豆馅“三角”。人们也普遍食用西式点心和面包。大米常常加上各种佐料做成黄油抓饭和肉抓饭。另一种染有颜色的甜米饭是婚宴的必备食品。我们吃饭不用刀叉、筷子,而是在净手后用右手抓着吃(左手认为是不洁的)。我们的手抓技术十分熟练,而且不怕烫。无论在城市或乡村,盛饭盛菜都用浅口盘子。在饮食工具上,中国也与巴基斯坦有着巨大的区别,中国人从小用筷子吃饭,用勺子喝汤。而且其筷子虽然身材小巧,功能却巨大。而中国人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使用筷子,在中国只有小孩子和老人才能权利用勺子吃饭。而且用手吃饭被视为不礼貌和没有教养的。
严禁饮酒是巴基斯坦穆斯林的一个信条。无论民间喜庆还是官方国宴,一律不准喝酒。私自酿酒者要受到严厉惩罚。在外交场合,巴基斯坦外交官并不对别人喝酒提出异议,不过在干杯时,我们总是以果汁、汽水或清水代之。但是因为没有宗教规定,中国是不禁酒的,几乎所有的大小聚会,或者大小节日,都少不了酒来助兴,酒成了饭局上的必备饮品。但是中国人的饮酒是有度的,节制的。而且中国的法律规定酒后是不能驾车的,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的安全。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誉的。中国人一向热情好客,大家围在一起吃一顿”大锅饭”似乎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在席间,好客的主人则会一再地给客人挟菜,热情之状溢于言表。而且在菜式上,中国比较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缺一样都不行。除此之外中国人还习惯以热食、熟食为主。长江以南的人喜欢以米饭为主食,而长江以北的人喜欢是面食为主。主要与其适应生长的农作物不同。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面食和米饭,中国人也能做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比如说米饭,可以有抓饭,拌饭,蒸饭,盖浇饭及炒饭而且根据不同的配菜还能做出不同的味道和品种。再比如说面食,可是把面用来做馒头,花卷,包子,馄饨,饺子,拉面,炒面及干拌面等等,十分具有中国特色。而且由于地域不同,其副食品也有所不同,南方因为水域丰富主要以鱼为主,而且口味偏清淡。北方因河流较少,主要以家禽等肉类为主,口味较重。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婚礼文化
巴基斯坦传统婚礼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时间长,普通人家也至少要办上四天,而富裕的大户人家则要前前后后忙活一两周,甚至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男女双方都举办名目繁多的仪式,巴基斯坦人的家族观念很重,婚礼上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到场,甚至有在海湾国家工作的亲戚也会大老远赶回来。巴基斯坦人对婚姻牢固性和稳定性看得很重,所以在婚礼的排场、嫁妆和聘礼等方面都不甘人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攀比风气。

结论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个国家,国与国之间必定会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虽然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接近但还是具有许多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要学着去包容这些不同的文化,才能有更宽广的心胸来面对一切事物。

Azeem Aftab is doing PhD in Chinese Language from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