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婚庆习俗比较

Azeem Aftab 

一、巴基斯坦的婚庆习俗

婚姻习俗是巴基斯坦民俗中最重要、最丰富、最繁缛的部分。在巴基斯坦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婚姻习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突出地体现了巴基斯坦文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巴基斯坦穆斯林的婚姻习俗,除了受伊斯兰教法约束外,也深受印度教婚俗和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婚俗产生了简化和同化的趋向。也有些地方的婚俗,至今仍同几十年前一样。有的部落,在婚姻方面甚至同15世纪差不多。

巴基斯坦传统婚礼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时间长,普通人家也至少要办上4天,而富裕的大户人家则要前前后后忙活一两周,甚至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男女双方会举行名目繁多的仪式,巴基斯坦人的家族观念很重,婚礼上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到场,甚至有在海湾国家工作的亲戚也会大老远赶回来。巴基斯坦人对婚姻牢固性和稳定性看得很重,所以在婚礼的排场、嫁妆和聘礼等方面都不甘人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攀比风气。

订婚:

订婚仪式,在男女双方家中举行。只邀请关系最密切的近亲参加。首先是男方家人的上女方家里,给姑娘戴上戒指和红色头巾,有的还要送首饰和衣服。过一、两天,女方再去男方家里,给男孩子戴戒指。订婚时,双方都要互送大量的甜食,向亲戚、向邻居们报告喜讯时也要分送甜食。订婚以后,双方家庭间的来往很多,但未婚夫妇不能见面。订婚以后,直到结婚这段时间,每逢节日,双方都要互赠礼物。男方要给姑娘送节钱、手镯、衣服,在手上染花纹的颜料等,甚至还要给姑娘的妹妹们送手镯等。女方也要给男孩子送节钱、手巾、毛巾、甜食等,还要给他兄弟们送手巾等。现在,许多人家不再送实物,而是送几百卢比现款。

第一 天:Upton(涂油的仪式)

   男方的妇女、姑娘带着黄色衣服、甜食、手镯和一种涂在皮肤上的黄色香料到新娘家去。这种涂擦皮肤的东西是由面粉加油以及一种黄色香料制成的,可使皮肤柔嫩,容光焕发。先要由七名丈夫健在的妇女用这种涂料给新娘擦脸和身体。新娘在涂油后便不能出门,也不能晒太阳,一直要到过门那天才能洗掉。因为这种涂料会弄脏衣服,所以,衣服和被褥都是黄色的。举行“芒恰”仪式时要唱歌庆祝。现在,城市里许多人只是象征性地往头上涂点油应景而已。有些则把“芒恰”和“满享迪”合并进行。男方也要举行“芒恰”仪式,有些就在家里由自己的姐妹往头上抹点油就算了事。

第二天:(满享迪) Mehndi

婚前两天在男女双方家里举行。在仪式上,要用捣碎的“满享迪”的叶子制成的颜色在新娘新郎手上描上美丽的花纹。新郎家的大队人马于傍晚到达新娘家,前面是七个姑娘或年轻妇女,每人手托一盘,上置“满享迪”,并饰有纸花,周围还要插上蜡烛点着,她们边歌边舞,进门以后,还要在新娘家的庭院里歌舞一番。新娘出来时,要由几个妇女在她头上张着红色头巾,新娘坐下后,新郎的母亲就往她嘴里塞一个名叫“勒杜”的黄色球状甜食,然后在她手心里染上一点颜色。新娘回房后再用“满享迪”在手上描上花纹。次日晚上,再由新娘家的人上新郎家去为新郎举行同样的仪式。在举行“满享迪”的这两天,双方家里都要歌舞庆祝,直到深夜。

第三天:(迎亲和签订婚约)

    “满享迪”结束后的次日,便是迎亲的日子。这天早晨,还要举行为新郎戴“萨哈拉”的仪式。新郎的父亲或亲属中的长者先给新郎戴上一顶金丝小帽,并缠上很长的包头布。然后再在头上系上“萨哈拉”,这是一种用一串串茉莉花和金色纸条做成的“面幕”,茉莉花串和金色纸条垂下来把新郎的脸遮住。这时,宾客们都要出喜钱致贺,称做“萨拉米”。迎亲的队伍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前往新娘家。

在新娘家门口,还有一幕非常有趣的场面。新娘的妹妹要给新郎送上一杯牛奶,新郎必须拿钱给小姨子。新郎不肯多给,小姨子嫌少,新郎的朋友们从旁帮腔,吵吵嚷嚷,十分热闹。新娘家的院子里或附近空地上,早已搭起了彩布大棚,接待宾客。男女宾客完全分开,不容误杂。宗教法官和证婚人到后,仪式正式开始。婚约一式四份,事先已经填好。宗教法官就有关内容向新郎询问三次,新郎答复三次“同意”,然后在婚约上签字,宗教法官和证婚人也要签字。接着,大家起立祈祷、祝福,并和新郎握手,拥抱,表示祝贺。这时,新郎家的人要给全体客人分发甜食。新郎签完字后,再由证婚人持婚约入内室请新娘签字。

婚约签订完毕后,女方要请全体宾客吃饭。

第四天:(弗利玛) Valeema

    婚后次日,男方要举行大规模的宴请,叫做“弗利玛”,邀请双方亲友出席。宾客们要给新娘喜钱。这一次由男方记录并负责归还。“弗利玛”结束后,有关婚姻的礼仪就算结束了。“弗利玛”的次日,新娘家的人要接新娘回去小住数天,称做“回门”。然后,双方的亲戚轮流请新婚夫妇吃饭,这种活动一般要持续近一个月。

二、中国婚庆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 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传统婚礼总是用红色的东西来表达吉祥、祝福和隆重的意味,中国人将红色看做是幸福、好运、成功、忠诚和繁荣的象征。其实是因为对太阳的崇拜。在传统婚礼上会有红色的‘囍’字、红花及新娘的红衣。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 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 学思想。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

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红枣、花生、桂圆、瓜子,象征着意义可从这四种食物的读音中看出,当这四种食物放在一起读就是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

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

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三、巴中婚礼的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

  1. 亚洲婚礼文化受中国影响深远,巴基斯坦婚礼与中国婚礼有很多共同之处。

2.婚礼的时候巴基斯坦和中国人都喜欢红色。

3.女方出嫁妆。

4.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习俗,尽管目前中国只有一些边远地区仍沿袭此旧俗

不同之处表现在:

1.中国传统婚礼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巴基斯坦婚礼则受伊斯兰教影响。

2.当今中国的婚礼及婚恋观较巴基斯坦更加西化。

3.巴基斯坦婚礼比中式婚礼举办时间长,有的长达一周。

4.巴基斯坦为一夫一妻制,中国古代一妻多妾制,如今一夫一妻制。

5.中国婚礼与酒文化分不开,如交杯之礼、敬酒等,但巴基斯坦信奉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且食品也大不相同。

四、异同原因分析

1.两国历史文化差别较大,但由于地理位置相邻,所以彼此文化仍有交流与相互影 响。

2.当今两国政治文化体制不同,中国经改革开放后婚礼更加西化,而巴基斯坦为宗教国家,婚礼要遵循教法。

3.两国地理位置原因造成饮食习惯不同,故婚宴食品大相径庭。

结论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个国家,国与国之间必定会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虽然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接近,但还是具有许多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要学着去包容这些不同的文化,才能有更宽广的心胸来面对一切事物。